“民以食為天,食以安為先”,食品安全不僅與個人的健康息息相關,更牽扯到國計民生。因此,加強和完善我國的食品安全體系建設,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。接下來,就讓我們共同探秘食品污染的種類,以便從源頭解決食品安全問題。
食品污染是指食品在生產、加工、儲存、運輸和銷售過程中受到有毒、有害物質的侵襲,從而使食品的安全性、營養價值、感官性狀發生改變的過程。其中,危害最大、影響最惡劣的就是食品安全性的改變。對于食品污染的分類,我們根據其性質不同,可將其分為四大類:
一、生物性污染
生物性污染包括:微生物(細菌、霉菌、毒素、寄生蟲)、昆蟲(螨蟲、甲蟲、蛾子、蒼蠅、蛆蟲)、病毒(禽流感、口蹄疫、瘋牛病)
生物性污染的來源于:水(病毒和寄生蟲污染)、泥土(土壤中長期存在厭氧病原菌,食品落地,就有可能被上述病原菌污染)、空氣(室內空氣含菌量為102~104個/cm3,食品暴露在空氣中,易受污染。)、人與動物(操作者的衛生狀況,鼠、蠅、蚊、蟑螂、潮濕蟲、蜘蛛等病原菌的傳播者)、加工用具和雜物(機器設備、大小容器、調味品、添加劑等)
二、化學性污染
食品化學性污染涉及范圍較廣,情況也較復雜。主要包括:
1、來自生產、生活和環境中的污染物。如:農藥、獸藥、有毒金屬、N-亞硝基化合物、雜環胺、二惡英、三氯丙醇等;
2、食品容器、包裝材料、運輸工具等接觸食品時溶入食品中的有害物質;
3、濫用食品添加劑;
4、在食品加工、貯存過程中產生的物質,如:酒中有害的醇類、醛類等;
5、摻假、制假過程中加入的物質。
三、放射性污染
放射性污染是指食品可以吸附或吸收外來的放射性核素,但當食品中放射性高于自然界放射性本底時,稱為食品的放射性污染。雖然有的污染物可能并不威脅消費者的健康,但是嚴重影響了食品應有的感官或營養價值,食品質量得不到保證。例如:日本大地震導致的核電站泄露,從而使漁產品的污染。
四、雜物污染
雜物污染是昆蟲的碎片、毛發或排泄物、紙片、金屬碎屑、泥土、潤滑油等。